沃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女权主义

【作者简介】[美]沃野 安徽大学MSS研究中心教授、博士,安徽 合肥 230039

【内容提要】本文对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做了较系统的考察。早期的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者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导致妇女受压迫、受剥削的根本原因,在抽象意义上,可以说是由资本主义的本质所决定的,但具体地,则是无工资价值的家务劳动的必然结果。后期的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是早期的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和激进女权主义理论的结合,他们认为,导致妇女受压迫、受剥削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和父权的结合,是一种“父权的资本主义”的必然结果。

Read more   04/12/2009 posted in  理论视野

新自由主义30年祭

2008年,由投机金融市场引爆的这场全球性经济危机,迫使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各国政府,顾不上新自由主义关于政府只充当“守夜人”的教义,不得不相继出手救市。

这严峻的现实,无情地宣告了新自由主义的破产。等待它的命运将悄然走上历史的祭坛。

回望新自由主义30年来,走过的足迹可谓一路风光。它成功地抢占了发展中国家的市场,改变了转型国家的社会制度,把资本的逻辑推向了极至,从战略上对社会主义进行一次大的反扑,这一切是发人深省的。

Read more   04/11/2009 posted in  理论视野

从古典帝国主义理论到新帝国主义理论

应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部和世界社会主义研究部的邀请,2007年6月26日,加拿大约克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政治学博士赵志君到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进行学术访问,并作了题为《从古典帝国主义理论到新帝国主义理论》的学术报告,报告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当代帝国主义理论的发展以及古典帝国主义理论遇到的一系列问题。报告人对列宁等人理论的评论有很多不正确的地方,但其对当前世界的帝国主义理论研究状况提供了不少材料,故将报告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古典帝国主义理论形成于20世纪初期,该理论对中国革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里,中国共产党人在分析国内国外的基本矛盾时,都是把帝国主义理论作为最基本的理论基础。但是,现在,帝国主义理论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都在日益被边缘化,好像人们不大用它了,这里面确实有许多深刻的内在原因。另一方面,今天美国在全世界范围内推行霸权主义,其赤裸裸的帝国主义行径,引起了人们对帝国主义理论研究的兴趣。特别是进入21世纪,不断有这方面的文献出现。今天,我主要对当代帝国主义的研究成果、对古典帝国主义理论及其遭遇的问题等,进行一些简要介绍。

Read more   04/09/2009 posted in  理论视野

伊格尔顿:马克思

哲学

人的思想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黑格尔和亚里斯多德理所当然被称作哲学家,但是就何种意义而言,我们也可以称呼卡尔·马克思(Karl Marx)是一位哲学家呢?尽管马克思撰述了大量披着哲学外衣的著作,但是他同样也对于哲学思想流露出直率的轻蔑口吻,在著名的论费尔巴哈(Feuerbach)第十一个论点中,他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328]或许我们可以立即反驳说:很难去改变一个我们不了解的世界。但是就算我们不这么反驳,马克思自己也会全然同意这个观点。他并不是力图要用无思想的行动来取代观念,而是要提出一种实践哲学,这种实践哲学将有助于转化人们所追求的事物,以获致了解。社会的改变和知性的改变,就他而言,是能够结合在一起的:“哲学如果没有无产阶级作为先验的条件,就不能实践自身,”他写道:“而且,无产阶级如果没有哲学的实现作为条件,也不能实践自身。”[329]他在论费尔巴哈的第二论点中指出:

Read more   04/03/2009 posted in  理论视野

哈耶克竞争理论的错误

本文最后几段是我对《混乱的经济学》第二章第三节的补充

按照正统的微观经济理论,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单个的企业和买者都不能影响物品的价格,而只能把它看作是外生给定的。根据这样的企业和消费者行为,正统的微观经济理论才能证明,完全竞争能够保证达到帕累托最优的资源配置,完全竞争在资源配置效率上优于其它的制度形式。

Read more   04/03/2009 posted in  理论视野

社会分析和符号解读:如何看待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流行文化

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文化研究无论在中文还是在英语世界的人文社科学界都大有成为显学的势头。由于文化不再只是高雅的、严肃的、经典的精神、思想和艺术产品,它也包括日常平庸的消费行为和消费产品,因而也就有了大众文化、流行文化、乃至商业文化等说法。当下日趋时尚的文化研究越来越侧重于消费文化的符号学解读,这种解读虽然有时十分牵强附会,但它总是以平民主义的姿态出现。事实上,无论这一类文化研究以何等民主和平等的姿态出现,从根本上讲它都摆脱不了修正主义的本质。它修正的是以法兰科福学派为代表的西马对资本主义文化工业的批判,只是修正者与其修正对象在思想深度和理论高度上是不能同日而语的。约翰费斯克写于八十年代后期的《认识流行文化》就是这样一本颇具代表性的修正主义文化研究著作。

Read more   04/03/2009 posted in  理论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