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禾:马列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有关理论

编者按: 本文是徐禾教授的一篇遗稿,1980年末,为给恢复高考后第一届本科四年级学生开设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社会主义经济专题课,徐禾教授准备了本文的手稿即第一稿;1981年3月9日和16日,他在77级本科课堂用这一稿讲了6小时,课后由学生根据记录整理了一个记录稿,即现存手稿的第二稿。徐禾教授又在这个稿件上进行了修改,现根据这两个手稿相互对照印证,整理成本稿刊发。其中引用的经典著作已对照现在通行的版本进行了校对。在这篇稿子中,徐禾教授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马列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有关理论。发表徐禾教授的这篇遗稿为的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经典作家的有关思想,同时也表达了我们对先辈的敬仰和怀念。稿子当年的最初记录和现在的整理工作都是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杨达伟副教授完成的,在此我们表示真诚的谢意。

Read more   08/18/2010 posted in  理论视野

智效和:列宁是否改变了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观

内容提要: 列宁与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观是一致的。列宁的合作社思想、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利用和发展商品货币关系的思想以及在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国家还没有消亡的思想,都没有改变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观。列宁有关新经济政策的理论是对马克思过渡时期理论的重大发展。

Read more   08/14/2010 posted in  理论视野

福斯特:为什么要进行生态革命?

  • 美刊《每月评论》2010年1月号发表了约翰·B·福斯特(John Bellamy Foster)题为《为什么要进行生态革命?》(Why Ecological Revolution?)的文章,分析了人类所面临的生态危机的极端严峻性以及进行生态革命和社会革命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作者灵活运用《资本论》的基本原理,认为社会贫困问题和环境危机问题源自一个相同的机制:资本对工人劳动和自然资源这两种广义的自然财富进行控制和垄断然后获取利润,最后又破坏了人类财富的来源——自然环境和工人。作者还根据生态危机的严峻程度提出了融生态革命和社会革命为一体的可能的新社会模式。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全球生态问题中的“危机”一词有误导之嫌,因为这个词常常用在经济领域。但是,当我们谈到当今世界的生态危机时,我们指的是极有可能出现的终极危机 ——整个人类的死亡和人统治地球时代的结束。因为人类的行为而正在发生的环境变化有可能导致地球上大多数物种的灭绝和文明的结束,可以想像我们人类也将灭亡。

Read more   06/29/2010 posted in  理论视野

吕清平、蔡大平:西方学界关于巴迪乌思想研究综述

当谈起当代法国哲学时,我们通常会想起福柯、德里达、利奥塔等思想大师。然而,随着福柯、德里达等的相继去世,法国的巴里巴尔、让一吕克·南希、洪席耶等一批新人出现在世界学术舞台前沿,其中的标志性人物之一就是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阿兰·巴迪乌(Alain Badiou,1937-)。巴迪乌是法国后结构主义之后,挽救哲学及左翼政治的原创性思想家。与德里达、德勒兹、福柯等在年轻时期就在世界范围声名显赫相比,巴迪乌可说是大器晚成,在其著作《存在与事件》发表十年之后才开始受到法国人的关注,而取得世界性声誉更是21世纪初的事情。尽管如此,无论在法国还是英美世界,巴迪乌都成为继齐泽克之后炙手可热的人物。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特别是《存在与事件》发表之后,他出版了大量著作,广泛涉及本体论、数学、美学、文学、政治学、伦理学和性别政治,逐渐在各领域产生影响。

Read more   06/29/2010 posted in  理论视野

萨米尔·阿明:纯经济学还是现代社会的巫术?

现在所有的大学都开设一门奇特的科目,叫做经济科学或者干脆就简单地叫做经济学,就像我们说物理学一样。其研究范围是社会的经济生活,它立志要对社会生活的主要经济特征做出科学的解释:价格、工资与收入、利率、失业等等。

进行科学研究的出发点应该是现实,可奇怪的是经济学却采用一种对现实不予理睬的原则立场来构建自己的学科体系。这种观点采用以个体为核心的方法论,认为社会可以被看成是构成社会的个体的集合,其中的每一个体,则因其行为的合理性而被经济法则定义为“经济人”。我们不太清楚,根据这样“科学”的意图,从个体行为互相作用出发建立起的详细那个世界应该构成一幅近似现实的图画呢?还是由它提出一个标准模式,设定理性社会应该成为的样子。

Read more   06/18/2010 posted in  理论视野

路易·阿尔都塞:关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说明

我在60-70年所写的那篇有关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文本,通常被认为是一篇“功能主义”的东西。人们在我的理论草稿中看到了这样一种尝试,我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仅仅用各种功能来解释社会机构,这样一来直接使得社会等同于履行着镇压功能的意识形态机构,因而局限于一种非辩证的解释,其深层逻辑就是排除一切阶级斗争的可能性。

Read more   06/18/2010 posted in  理论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