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正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观

摘要: 马克思预见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实现了社会所有制,不存在商品经济、阶级和国家。这些预见是科学的逻辑结论,并无空想成分。马克思是从劳动者获得彻底解放的高度来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是以过渡时期完成了消灭阶级的任务为前提的。20世纪以来的社会主义远未完成马克思讲的过渡时期的历史任务,离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尚远,不能从社会主义发展过程的角度,用对现实社会主义的认识,混淆、取代甚至否定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观。

关键词: 马克思、社会主义观、过渡时期现实社会主义

Read more   06/12/2010 posted in  基本原理 理论视野

《小万神殿》之(五) 阿尔都塞

对于阿尔都塞而言,思想问题必然要面对战斗,前线和力量的平衡。在巴黎高师乌尔姆分部的寂寞让他没有时间妥协或退缩。他唯一的时间就是要去干预,但他的时间太有限了,他的时间一直都不稳定,而且总是匆匆即过,也就是说,他的时间总是走向不可避免的悬崖边上。但对于他来说,另一种时间却是无限的,不过那个时间,唉,是他痛苦的时间。

因为这关系到强制性行动的需要,对于这样的行动而言,时间总是不够的,在阿尔都塞思想的自身形象往往使用战斗范畴,如前进和撤退,获得领土,大决战、战略和战术。

我们不得不通过这样的问题开始:即根据阿尔都塞的看法,在理论干预的方式中,在思想的战略运动中,哲学的地位是什么?

Read more   06/07/2010 posted in  理论视野

杨德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当代西方经济学——兼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导向

编者按: 本文原载《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1997年第2期(总第52期) 。杨德明同志曾在改革开放以来历次重大讨论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痛斥修正主义,完成了那一代进步知识分子的历史任务。杨德明同志已经离开我们五年了。这五年里,世界和中国的阶级斗争形势,都发生了很多变化,但杨德明同志的革命精神仍然激励着曾经接受他关怀和教导的左翼青年。

Read more   06/02/2010 posted in  理论视野

日本共产党前主席不破哲三:马克思仍然活着,而且活得很健康

用发展的理论来审视当今世界

松宫俊树(以下简称“问”):您的著作《马克思仍然活着,而且活得很健康》引来许多大众媒体的关注。我想问一下,当您开始写这本书的时候,您最想说明一个什么问题?

不破哲三(以下简称“答”):当我开始写这本书的时候,主要想说明三点。

第一,我想让读者们对卡尔·马克思作为一个经济学家、哲学家和革命家有个总体认识。在这本书中,以上三个方面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马克思首先在思考如何改造这个社会时,成为一个唯物主义思想家,后来在研究资本主义制度时成为一个“病理学家”,在预测未来社会发展时则成为一个拓荒者。我认为,向读者介绍马克思的理论应该从整体上介绍,而不能单从某一方面出发。

Read more   06/01/2010 posted in  理论视野

许建康:经济长波论及其各学派分歧的最大焦点

长波理论最初是俄国和荷兰的马克思主义者巴瓦斯(Parvus)与格得伦(J. Van Gelderen)及考茨基在1896年到1913年间提出来的。粗略地说,长波论者形成了两大学派:一是以熊彼特的“创造性破坏”概念为代表,强调技术革命的创新、成熟和扩散是引起经济长期波动的决定性因素。二是以曼德尔的“破坏性适应”概念为代表,强调资本积累条件的变化是造成经济长期波动的决定性因素。本文的述评主要围绕后者并基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分析而展开。

Read more   05/19/2010 posted in  理论视野

斯·齐泽克: 抵御民粹主义诱惑

YCA按: 美刊《批评探索》第32卷第3期(2006年春季号)发表了齐泽克的文章《抵御民粹主义惑》,齐泽克对拉克劳的民粹主义概念进行了修正,认为民粹主义是某种形式的政治逻辑,任何政治集团都需要一定程度的民粹主义来加强自身的合法化。齐泽克在文中对当前多种民粹主义现象进行了分析。

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法国和荷兰对欧盟宪法方案说“不”本身就是一个例子,一个能清楚地表明在“法国理论”中被称为飘忽不定的能指的例子:这个“不”有着含混的、不一致的、多元决定的含义;它既包含对工人权利的维护,也包含种族主义思想;它既包含对某种被感知到的威胁和对变化的恐惧的盲目反应,也包含朦胧的乌托邦愿望。我们得知这个“不”确实是针对许多对象的:针对盎格鲁一撒克逊的新自由主义,针对希拉克和当时的法国政府,针对从波兰涌入的移民劳工(他们的到来降低了法国工人的工资)等等。一场真正的斗争正在进行当中:争夺的是这个“不”的含义——谁将占有它?谁能把它变成一个内在一致的、替代性的政治视角?

Read more   05/06/2010 posted in  理论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