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学的几点思考

编者按: 现代哲学最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就是科学的本质。科学哲学发展史表明,人们对科学这个已经非常成熟的社会意识形式的认识还远远谈不上成熟。黑格尔曾经称自己的哲学为科学体系,这种说法由于马列哲学教材的存在而一直延续至今;而一度被视为社会科学的革命的马克思主义,也一次次地被贴上伪科学的标签。仿佛是换一种科学哲学思潮,人们对现存知识体系的看法就要彻底改变一次。实际上,人们对科学的思考本身并不像科学本身那样中立。在这个盛行“科学主义”的时代,一门学科只有被视为科学的,才能真正发挥影响力,而被定性为伪科学就意味着失去发言权。对于马克思主义来说,尤其如此。论证马克思的历史、社会和经济理论的科学性,就是在保卫马克思主义。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对科学哲学有基本的了解。下文是沉浮同学近期学习科学哲学的一些思维成果,相信对大家研究这一问题有所帮助。

Read more   06/07/2013 posted in  理论视野

从私有化狂潮中的一叶小舟说起——访问依棉感受

编注: 二00九年三月底开始连续数天,河北保定依棉集团数千名失业员工以步行方式前往北京旅游,同时罢工的工人为防止资方转移设备,数千工人包围工厂,昼夜守护,这就是保定依棉的工潮事件。这篇调查写于工潮之后,作者简述了罢工前后的情况,并试图理解老工人的斗争和意识。不过编者认为调查并不够深入,看似面面俱到,实际上是蜻蜓点水,尤其对老工人与工厂、国家之间的关系、感情描述的不够。另外,依棉工人的斗争形式,与目前沿海地区新工人为阻止老板跑路不给工人补偿的斗争,有很多类似之处,因此也值得互相借鉴学习。

Read more   06/01/2013 posted in  当代中国

JF厂的斗争

编注: 这是一篇非常生动、详实的工厂实践报告。作者有幸见证并参与了丝印部工人对老板克扣工资的斗争历程,并在其中积极的做工人工作,虽然最终斗争失败了,但是学习到很多宝贵的经验。确实如作者自己做的总结,工人的工作是需要细致长期的过程的。最终爆发罢工等形式的斗争,其实只是这种长期工作的结果显示,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避免自己的主观主义。斗争是有自身的规律的,怎样引导、怎样把握工人的情绪,这个经验是读任何理论文章都读不到的,所以工人的斗争积极性才尤为宝贵。在韩国工人全泰壹的遗书中写道“我们的朋友里头若有一个大学生该多好啊”,由此震动了韩国有理想的大学生,并积极参与韩国工人的斗争。而今天,目睹了资本在中国的狰狞面目,我们的理想青年也迈出了自己坚实的步伐。

Read more   05/29/2013 posted in  当代中国

计算、复杂性与计划——再谈社会主义核算论战

编者按: 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奥地利学派和社会主义经济学家之间展开了一场关于社会主义经济计算的大辩论。米塞斯和兰格是这场辩论中的关键人物。在社会主义国家已经都已经成为往事的今天,计划经济模式遭到了彻底的抛弃。严肃的马克思主义者就必须彻底反思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运行经验,回应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质疑。在这种情况下,回顾那场辩论是有其独特的意义的。下文是保罗·科克肖特(W. Paul Cockshott)与美国的阿林·科特尔(Allin Cottrel)合著的一篇论文。作者回顾并批判了米塞斯的观点,对兰格的市场社会主义模型也提出了质疑,最后提出了一套新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模式,并作出了论证。文章发表于二十年前,但基本的设计仍然是可行的,而且随着计算机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文中提到反对者指出1980年代的超级计算机是2亿次/秒,完成计划需要的时间太长,但我国的天河二号已经超过4亿亿次/秒,更不用提出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带来的变革),使得这一设计的可行性更高了。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科克肖特是格拉斯哥大学的计算科学准教授,在图像压缩、3D电视和并行编译等领域做出了贡献。同时作为一名马列毛主义者的他还在致力于研究经济可计算性和劳动价值论等重大的经济学问题,在80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和专著讨论社会主义经济计算,批判了各种对社会主义的错误理解,论证了计划经济的可行性。他的重要著作《面向新社会主义》尚未被翻译为中文。所幸有学者把他这一篇论文翻译成中文,基本包含了他的主要观点,值得所有关心社会主义命运的人认真阅读。YCA翻译团队也正规划翻译科克肖特的其他文章,供同志们参考。

Read more   05/29/2013 posted in  理论视野

消灭知识产权

笔者按: 此文的原型脱胎于去年初向律所交付所刊文章的硬性任务,“原版”的题目叫做《知识产权恶性膨胀的隐忧》(一副为法治前景担忧的鸟相),其中的文字被迫迎合了法律人那低俗而伪善的三观口味,以致不堪入目。原以为这篇文字会永远躺在文件夹路径的深处,从此不见天日,怎奈同道中人殷勤邀稿,盛情难却,便将此文从头至尾翻新语言系统,调整立场,用法律术语来讲叫做“翻供”。由于本文的结构已经定型,难免有消毒不彻底之处,还望各位读者谅解。

Read more   05/20/2013 posted in  理论视野

为了全学联的大跃进

译者按: 日本战后新左翼运动,随着60年安保斗争之后工人运动、农民运动的退潮,渐渐变成为以青年学生为主体的激进但脱离了群众性的左翼运动。尤其在70年代以来,新左翼一方面是在全面中产阶级化的日本社会中日益孤立,一方面形成了派系林立、互相攻伐的局面。50年代形成的新左翼主要的4大系统(日共系、革共同系、共产同系、社青同系),不断地分裂成几十上百的派系,其中一直到现在还在活动且有一定影响的派系有,革共同系的中核派、革共同系的革马派、社青同系的解放派等。这些主要派别,各自拥有学生细胞组织,都称之为“全学联”,他们习惯用不同颜色的头盔来自我区别。

Read more   05/19/2013 posted in  共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