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工会斗争的若干问题

编者: 这是工人网编辑余锋同志在工人网第三届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文件。

一、工会斗争的现状

2013年5月1日,在清华大学召开的 “富士康工会调研报告发布会”上, “关注新生代农民工”调查组公布了《富士康工会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富士康官方宣称的“富士康要建真正工会”是不折不扣的谎言,《报告》用详实的资料和数据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真实的富士康工会,揭露了富士康工会的若干问题:64.3%的工人不知道集团工会主席是谁,82.5%的工人不知道基层工会小组长是谁;工会覆盖率低,工人表示“被工会”,仅有24.6%工人认为自己加入了工会,而且只有16.9%的富士康工人持有工会会员证,普工比非普工更严重;90.2%的富士康员工不知道富士康工会选举的事情;94.7%的工人在过去从未曾参加过任何形式的工会选举投票;富士康工会所谓的关爱热线,只有32.5%的人曾经使用过该投诉方式,且47.4%的人在投诉问题后曾经遇到老大(即上级主管)的打击报复;工会表现“不及格”,尤其在工资、裁员等重要问题上无所作为。

Read more   06/25/2013 posted in  当代中国

不破哲三:回首日共九十年

编者按: 日本共产党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最大的共产党。日共成立于1922年,在其九十年的斗争历史中,一直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日本的客观实际相结合。二战期间反对战争,许多领袖和党员被捕入狱,还有不少党员热情地投身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正义战争。日共坚持独立自主,既不愿受苏共摆布,也不希望被中国党控制。客观的说,正是这一路线保证了日共防止了左倾,明确提出当前斗争的目标是实现“民主主义”,建立民族民主统一战线政府,并逐步使它发展为“革命政府”,然后向社会主义过渡。于是才得以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存活下来,发展群众,建立基层组织。客观地讲,日本的社会矛盾还远远不足以造成革命的形势,即便日共这种“修正主义”的社会变革,也难以真正实施。

Read more   06/23/2013 posted in  共运信息

国械日军

4488.1

【国械日军】@孔庆东:1944年,华北日军在八路包围下,处于半饥饿状态,武器弹药得不到补充。可就在此时,他们抽出15万饥疲之师,向蒋军进攻,一路势如破竹,打得几百万蒋军四散逃窜,一直打到贵州,消灭六十万。日军从头到脚焕然一新。蒋介石不是解放战争才当运输大队长的,他的光荣历史是很久远的。

Read more   06/20/2013 posted in  中流击水

关于乌托邦的笔记

作者: 昆华

让人类消除对未来的恐惧吧。 ——马布利

1

长期浸淫在传统哲学范式里的人,总会带有某种阴郁的气质。哲学本来是关于人类生活的学问,但却成了损害人生命力的鸡肋。他们之所以献身理论,是因为把符号系统当做了可以确证自己存在的对象。

Read more   06/19/2013 posted in  理论视野

印共(毛)中央军事委员会负责人巴萨瓦拉吉同志访谈

译者按: 印度共产主义者的斗争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他们对地主和资产阶级的打击不仅撼动了印度社会,还通过资产阶级媒体,以令人惊骇的方式警示着世界各地的剥削者。当代印度的共产主义运动主要是由信奉毛泽东思想的印度共产党(毛主义)领导。实际上,由于中国媒体时常报道印共(毛)和政府军的战斗,比如各大媒体最近就报道了毛派对国大党车队的袭击。所以关注时事的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左翼,对他们并不十分陌生。不过,资产阶级媒体总是带着偏见去报道新闻的。中国媒体尤其如此,他们之所以报道毛派斗争无非是因为这一斗争发生在外国,而且毛主义的旗号令人称奇,颇具新闻价值。但中国的共产主义者们不能仅仅停留在称奇的阶段。对于一个与中国毗邻的人口大国正发生着的如此深刻的斗争,是必须要深入地了解研究,并向群众宣传的。正是为着这个目的,译者翻译了如下这篇印共毛中央军委的负责人巴萨瓦拉吉同志在去年八月为《黎明》杂志做的访谈。巴同志在访谈中详细阐述了印共毛对人民战争的理解和印共毛对“绿色搜捕”行动的应对,介绍了近十年来人民军队的建设成果和战绩,还对印共( 毛)九大提出的“发展人民解放游击军为人民解放军的展望”做了解释。全文内容丰富,颇值得一读。由于原文没有注释,这就使得不熟悉印度情况的同志读起来会有些困难,所以译者特地增加了不少注释和扩展阅读的链接,希望能够帮助大家相对全面地了解情况。

Read more   06/16/2013 posted in  共运信息

刘小枫何以成为问题,或毛泽东何以成为问题?

作者: 匿名

作为问题的毛泽东

刘小枫与人关于宪政的对话注定会成为一个事件。他的言论也注定会震惊几乎所有的自由主义者,因为他作为一个文化基督徒的圣像突然间崩塌了。自由主义者申斥他认毛作父,这不过是因为刘小枫是他们的父,而现在,这个父抛弃了他们。再也没有什么书,能比《拯救与逍遥》《沉重的肉身》《这一代人的怕和爱》更有影响力地塑造了中国自由主义者的伦理心智,几乎所有七十年代以后出生的自由主义者,都是在刘小枫作品的精神场域中成长的。自由主义者必然困惑万分:一个曾经写过《记恋冬妮娅》的自由主义者,何以会对毛泽东声辩呢?一个个人主义者是怎么转变为国家主义者的?其实,如果我们稍微了解刘小枫近年来的思想脉络,那么他的所有言论都完全在意料之中。这或许说明,很多自由主义者的思想永远地定格在了上个世纪。

Read more   06/14/2013 posted in  中流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