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问题与复兴

冷战终结后,人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关注急剧下降。苏联的崩溃使以此为后盾的马克思主义弱化,同时标榜新自由主义的反动势力宣扬资本主义的复兴,这给人一种印象,即资本主义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得了成功。在此过程中,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民族国家开始衰退。难以转化为实业资本的过剩资金开始在世界中游荡,一部分转化为投机性的掠夺资本,也可以称之为虚拟资本。在更广的意义上可以认为是毫无目标的近代金融资本的再次袭来,传统的劳资关系被打破,劳动力的再生产已经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性。这种状况在包括日本在内的发达国家中普遍存在。毫无疑问,正确理解和分析世界经济的弊病是非常必要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应承担起这个责任。勿庸置疑,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出现衰落并面临很多问题,我确信它的复兴是可能的,只有突破近代的限制并复兴和成为新社会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才能成为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基石。

Read more   10/17/2009 posted in  理论视野

哈贝马斯:三种视角——黑格尔左派、黑格尔右派和尼采

[编者按] 本篇为《现代性的哲学话语》第三章

1

黑格尔开创了现代性的话语。他首先提出了现代性自我批判和自我确证的问题,创立了启蒙辩证法原则,而有了这个原则,现代性的自我确证问题就能做到万变不离其宗。他把时代历史提升到哲学的高度,同时把永恒与短暂、永恒与现实等联系起来,进而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改变了哲学的特征。当然,黑格尔根本就没有想要去打破哲学传统。直到黑格尔的后代,才意识到这样做的必要性。

Read more   09/25/2009 posted in  理论视野

南帆:现代主义、现代性与个人主义

何谓现代主义?——尽管络绎不绝的著作已经汗牛充栋,但是,各种阐释仍然没有一个尽头。这首先表明了西方文化对于现代主义的久久震惊。现代主义放肆地践踏传统,亵渎经典和大师,并且企图在文化废墟之上重铸一批面目怪异的语言产品。迄今为止,还是有许多人回不过神来:这一只横冲直撞的怪物从哪里跑出来?现代主义起源于什么时候?1880年,1910年,1915年,抑或是1900年?现代主义的内涵是什么?这种文化类型具有哪些特征?现代主义运动分解为几条线索,如何与现代社会互动?另外,现代主义结束了吗?现代主义是被大众抛弃了,还是意外地成为自己所鄙视的经典?显然,这一批问题极为复杂,视域的转换或者历史资料的积累将不断地修正既有的结论,甚至派生出另一些意想不到的线索。

Read more   09/14/2009 posted in  理论视野

关于”三农”问题的症结与蒲鲁东主义

1984 年,中国粮食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但紧着中国农业便进入徘徊状态,自1986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到90年代初,甚至出现有的年份收入负增长。出现粮食增产,粮价提高,而家民收入增长缓慢,甚至种粮赔本亏损的情况。邓小平1986年6月10日说:”现在粮食增长缓慢。有位专家说,农田基本建设投资少,农业生产水平降低,中国农业将进入新的徘徊时期。这值得注意。”(《邓选三卷》159页)

为什么出现种粮收益不降甚至亏损呢?

Read more   08/31/2009 posted in  理论视野

社会主义再思--什么是社会主义过渡﹖

[原]编者按:

虽然中共官方宣称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共是实行马克思主义的政党,以及台湾某些团体、人士与中共当权派唱和,声称中国是社会主义祖国,企图欺骗台湾的工人阶级,不过,事实胜于雄辩,中国走资本主义的道路、资产阶级复辟已是昭然若揭。

本网站特刊登写于1995年的文章——“社会主义再思——什么是社会主义过渡?”,作者何青(何青是共同作者之一,用许金文名义发表文章)在当时大多数人仍对中国走向的性质不是很清楚,甚至受到中共官方马克思主义的愚弄,以为中国是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之际,即已在文章斩钉截铁地指出:

Read more   08/25/2009 posted in  理论视野

“公民社会”袪魅

摘要: 公民社会是黑白好坏混在一块的大杂烩,与民主并没有必然的等号。公民社会组织在经济上主要依赖商业收益或政府资助或外国捐款,无法保证其自诩的独立性。流行理论强调公民社会组织独立于政府的外部效应,事实却是公民社会的内部效应比如民主技能训练,恰恰更能促进民主。

Read more   08/11/2009 posted in  理论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