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就业:阶级再生产

“再生产”通俗地说就是自我复制,“阶级再生产”就是屌丝和高富帅分别自我复制。这句话的重点是“分别”这个词,意思是说,屌丝只能再生产出屌丝,而高富帅永远是高富帅。

这跟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并不一致,我们的传统观念是“富不过三代”、“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然而这种观念正在资本主义现实面前瓦解,这种瓦解的表现就是屌丝文化和“负能量”。让我们先来读几个喜闻乐见、耳熟能详的段子:

Read more   03/24/2014 posted in  当代中国

漫谈脑体分工

作者: 黑夜里的牛

脑力劳动者之为脑力劳动者,绝不是因为他在劳动中只使用脑力;同样,体力劳动者在其劳动中,也并不只是使用体力。劳动作为人类的实践活动,总是有意识的,也就是说,总会耗费脑力。而另一方面,人类之间的任何脑力成果,都必须通过身体活动才能变成一种物质的存在。所以,当我们说建筑师是脑力劳动者的时候,他通宵达旦地绘图也必然会造成巨大的体力支出;而流水线上最简单的体力劳动工作,仍需大脑指挥。所以劳动者对脑力和体力运用的方式和比例的不同,只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差别的表象,真正的问题在于生产内部的分工。作者近期在重读《资本论》第一卷的过程中,思考了脑体分工的问题,感觉有一些收获。正好有些同志在这个问题上存在不同意见,就斗胆把自己一点点体会拿出来,供同志们批评指正。

Read more   03/23/2014 posted in  中流击水

消费视野下新生代农民工阶级意识个体化研究

编者按: 农民工(新工人)阶级意识的形成是一个十分重要,同时又存在广泛争议的问题。新工人阶级阶级意识缺乏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自发的经济斗争尚未全面展开,还是由于受到传统小农思想的束缚,或者是所谓的“消费社会”对集体的瓦解的缘故?下文的观点倾向于最后一种。虽然文章结论令人感到迷茫,其依据的理论也并非正统马克思主义,但作者为撰写此文,是进行了实地调研,下了一番功夫的。大家不妨也了解一下来自学院的观点。

【内容提要】 阶级意识的话题之所以在学术界长期争论不休,甚至连阶级意识的概念内涵都众说纷纭,笔者认为主要是由于社会的变迁导致了工人阶级群体内部的分裂,重构了工人阶级的主体性所致。大部分学者把“生产”视为工人阶级的自然属性,以集体主义为基础来研究阶级意识。而随着消费社会的兴起,用迈克尔·曼所界定的阶级意识概念来研究中国的阶级意识现状时显得步履维艰,笔者发现中国新生代农民工的阶级意识是以个体的形式表现出来。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阶级意识;消费;生产

Read more   03/17/2014 posted in  理论视野

是小资,还是脑力劳动无产者

作者: 黑夜里的牛

最近经常能看到批评知识分子或“小资”的文章,其中有一些还是直接针对少年中国评论的网友群体。这些文章讲道德,讲理想,有觉醒,还有对工人运动的展望,慷慨激昂,内容丰富,但唯独缺少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缺少作为指导无产阶级运动策略之基础的阶级分析。这些激进的批判者一直忽略的,正好是YCA同志反复强调的:脑力劳动者的兴起是当代资本主义阶级关系的重要特征,用YCA同志的“行话”说,就是“无产者知识化”和“知识分子无产化”。我们会说明,对脑力劳动者群体的忽视,绝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政治问题;产生这一问题的矛盾不仅是认识不清,更是“屁股决定脑袋”的必然结果。

Read more   03/12/2014 posted in  中流击水

对左翼青年进工厂问题的思考

编者按: 毛泽东同志在《青年运动的方向》一文中指出,“看一个青年是不是革命的,拿什么做标准呢?拿什么去辨别他呢?只有一个标准,这就是看他愿意不愿意、并且实行不实行和广大的工农群众结合在一块。”但结合的意愿是一回事,结合的方式又是另一回事。所以,每一代左翼学生都会面对同一个的问题:知识分子应如何与群众相结合?现在许多同志就提出,革命知识分子必须进厂,只有把自己变成了一个普通工人,才算是真正的无产阶级战士。对于这种观点,许多同志都表示持保留态度。下文作者就是其中之一。作者是一名大二学生,在接触了正反两方面的观点之后,通过思考得出了自己的结论。文章的内容不仅局限于进厂,还涉及到知识分子和工人的关系,低潮期社会主义者的任务等重要问题。引发讨论是作者写就此文的主要目的,希望持不同意见的同志能积极表达观点。

Read more   03/12/2014 posted in  中流击水

论社会主义者当前的问题和任务

作者: 黑夜里的牛

中国左翼运动已经进入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变期。社会主义回归的预言落空之后,左翼改良主义在中国最先进的一批青年人中正逐渐丧失影响力。革命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已经被不少青年所接受。现在,革命左翼讨论的焦点已经从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执政党阶级属性的判定,转移到工人运动发展阶段、社会主义运动与民主运动的关系、社会主义者应该如何行动等问题上来了。然而,事物的发展往往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左翼开始摆脱改良派的思想束缚,这是十几年来中国左翼运动最可喜的进展;另一方面,认识到改良主义错误的社会主义者,又往往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即在没有对社会、工人运动等进行全面的调查和研究,从而也未能提出系统的长期斗争计划的情况下,仅仅凭着革命的热情,甚至是在完全错误的形势判断的指导下,就匆匆投入了战斗。这样的斗争也许会因为战士的坚强和献身精神取得一些暂时的成绩,博得工人和左翼知识界的同情,吸引一批又一批青年投身进去。但是,像社会主义这种需要彻底改变阶级关系的伟大社会运动,是不可能以这种原始和粗糙的方式取得胜利的。革命导师尤其是列宁已经深入详尽地讨论了这一问题,共运的历史也充分表明了忽略这个问题的危害,那就没有任何借口在行动之前,不对当前的形势和任务进行严肃的思考。

Read more   03/12/2014 posted in  中流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