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里斯本的第15次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

[编者按] 每年一次的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是苏东剧变后各国共产党相互交流和讨论的重要场合。通过比较与会各党代表的发言,我们不难看出,虽然在一般的、抽象的原则上保持着基本的一致,但是,当年第三国际在各国孵化出的共产党组织历经本党、本国以及国际历史几十年的变迁,在革命策略、意识形态甚至阶级属性方面发生了种种变化,并由此导致了相互之间或隐晦或公开的分歧。这些都打着“共产党”旗号的党,有的仍然保持自己作为工人阶级革命政党的本性,有的则变化为实质上的修正主义-改良主义政党,有的甚至堕落为资产阶级政党。在去年(2013年)的国际会议上,这些共产党之间的分歧前所未有地公开暴露。其间,以希腊共产党为一方,以其他一些共产党为另一方(其中显然包括窜至该会、大讲外交官话的某共),就许多问题展开了争论。这次会议的分歧和争论具体内容是什么,它又反映出这些共产党名实之间存在着哪些差别,下面这篇希腊共产党的文章或许能告诉我们答案。

Read more   08/13/2014 posted in  共运信息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太子费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视察时,被塞族青年加夫里若·普林西普枪杀。1914年7月28日,奥匈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随后几周内,俄国、德国、法国、英国、奥匈帝国等相继卷入战争。

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列宁有经典的表述:“1914-1918年的战争,从双方来说,都是帝国主义的(即侵略的、掠夺的、强盗的)战争,都是为了瓜分世界、为了瓜分和重新瓜分殖民地、金融资本的‘势力范围’等等而进行的战争。”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中,列宁专门有一章讲述帝国主义国家对世界的瓜分。

Read more   08/02/2014 posted in  中流击水

印共(毛)评2014年印度大选

印度共产党(毛主义)中央委员会

新闻稿

2014年5月19日

纳伦德拉·莫迪领导的人民党的胜利表明

剥削、压迫和法西斯主义在我国变本加厉了!

团结一切革命民主力量

进行一次广泛的斗争

回击婆罗门印度教法西斯主义的威胁!

所谓世界上最大的民主进程——第16届印度人民院选举,空前拖延地进行了9个阶段。为此,调派了700万选举工作人员和数百万武装力量。属于印度人民的数千亿卢比公共资金被耗费在这次选举上。选举委员会宣称这样做是为了确保选举的“自由、公平和公正”。群众对这些闹剧般的议会选举充满了愤怒。我们党(印共[毛])和克什米尔的民族解放运动以及一些来自东北部(特别是曼尼普尔邦)的政治力量号召抵制这些闹剧般的选举。在选举期间,全印各地(尤其是爆发了人民斗争的地区)部署了大批武装力量。如此这般正是为了压制人民对于这些选举日益增长的愤怒。

Read more   07/18/2014 posted in  共运信息

布伦纳:高盛的利益就是美国的利益——当前金融危机的根源

摘要: 本文是罗伯特•布伦纳为西班牙文版《全球动荡经济学》所著序言的一部分。作者认为,当前危机的根源在于过去30年发达资本主义经济活力的持续下降,这一趋势跨越各个经济周期一直延续至今。资本积累与总需求长期衰弱的根源在于整个经济体系资本回报率严重而无可挽回的下降,其原因主要是全球制造业生产能力的持续过剩。作者在分析了实体经济利润率低迷与泡沫经济膨胀之间的相互作用之后认为,本次危机与新世纪初股市泡沫的破裂没有质上的不同:实体经济利润率的低迷不仅未能在经济泡沫的拉动作用下而有所缓解,反而导致泡沫必然走向破裂,并反过来进一步恶化实体经济的颓势。“高盛的利益就是美国的利益”——这一标题刚好指出了近年来美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实质。

作者: 罗伯特•布伦纳,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历史系教授。

译者: 齐昊,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

关键词: 危机 泡沫 利润率 生产能力过剩UCLA 罗伯特•布伦纳 布伦纳 BRENNER

Read more   07/17/2014 posted in  理论视野

《走向新社会主义》第二章 消除不平等

本书的目标旨在描述一系列原则和经济学机制。这些原则和机制能防止前一章节中论述的各种不平等。除此之外,还有别的好处。我们认为,对雇员的资本主义剥削和失业造成了不平等,这些不平等是可以有效地消除的。我们认为,消除了这些经济活动人口中的不平等,会创造出这样的政治条件:有利于结束老一辈人经历过的经济贫苦。我们认为,新的公社家庭形式的逐步发展会大大地有助于消除性别不平等。最后,我们还认为,尽管(新的社会中)还会有与技能和培训方面的差异相关的经济不平等的残余,但是我们能使之减少到当前的很小一部分。

相关的经济原则并不新鲜。这些原则可以上溯至十九世纪初,也就是社会主义思潮诞生的早期。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继续往前追溯到早期资本主义的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这个基本思想是,一个公正的社会只能建立在劳动者获得其全部劳动收入的原则上。长久以来,这一原则是社会主义原则中最特别,也是最流行的。它赋予工人们权利,根据每天投入的时间和精力,等量地拿回换算成工资的劳动所得;由此寻求解决剥削问题的良策。与之相伴的是第二个原则:只有劳动才是收入的合法来源。

Read more   07/17/2014 posted in  理论视野

哲学的党性——列宁哲学的一种辩护

作者: 王小嗨

摘要: 列宁关于哲学的基本论点,全部哲学都是有党性的,或者唯心主义立场,或者唯物主义立场。以往,学界对于列宁的哲学论点的批判,主要从简单粗暴的论断是对西方哲学传统的一种破坏,或者是从神圣「人性论」的角度进行嘲讽。从梳理西方传统哲学的本体论传统,得出列宁的哲学论点是对哲学传统最好的扬弃;而当代哲学,从拉康的自我形成机制到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传唤,则反击了「人性论」对「党性」的纠缠。列宁关于哲学党性的论点不仅没有泯灭哲学的意义,反而是一种新的自觉的哲学实践的开始。

Read more   07/11/2014 posted in  中流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