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鲁迅:勇猛坚韧的革命战士

中国从鲁迅去世到现在,每一个历史转折时期,几乎都要从鲁迅那里寻找思想资源。在现代文学中,鲁迅是一个绝对的战略高地。研究现代文化及现代中国的人,没有一个能够绕过鲁迅。正因为鲁迅是现代文学的精神代表,所以对鲁迅地位的冲击从来也没有停止过。然而,反对者的攻击却从来都没能动摇过鲁迅的地位。今天我们对中国社会的种种批判,大部分都是继承鲁迅的思想。正是鲁迅对现实的远见,对历史的贯通,使他在今日获得了更加重要的意义。

Read more   10/28/2014 posted in  革命文艺

《走向新社会主义》第九章:计划和信息

我们正提出一套计算机计划系统。这套系统涉及到对经济行为的极其详细的模拟。为了使它具有可行性,就需要向中央计算机提供大量的技术信息,例如,生产的产品清单和每一个生产过程中所用技术的定期更新等。其它计算机系统则将记录每一种原材料的库存量和每台机器的型号,使得这些约束可以被加入到计划过程中。

信息问题有社会方面的也有技术方面的。我们不仅需要优良的硬件和软件,也需要正确的措施和激励,这样提供准确的信息就能符合人们的利益。在这一章里,我们将研究这两个方面(该主题的相关材料见第3章最后一节和第6章的最后部分,其中在第3章里我们讨论的是信息交换如何参与劳动价值计算的,第6章则概述了斯塔福德·比尔在智利阿连德时代下建立的控制论系统)。

Read more   10/26/2014 posted in  理论视野

中共建党经费来源探秘

8857.1
中共主要创始人陈独秀

1921年7月, 先进知识分子在上海缔造了一个崭新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在中共建立过程中,苏俄金援到底起到了多大作用,中共建党经费的来源问题是怎样的,是否如有人所称“中共是卢布党”。

Read more   10/25/2014 posted in  史海沉钩

20世纪60年代西方学生运动的若干特点

沈汉(南京大学历史系,江苏南京210093)

[关键词] 学生运动;造反;20 世纪60 年代

[摘 要] 20 世纪60 年代在西方爆发了大规模的学生运动,它有力地冲击着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批判了资本主义文化和教育制度。这次新型的群众运动是在世界体系和全球化背景下展开的。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发生在西方社会的重大事件,具有不同于以往革命群众的若干特点。

Read more   10/24/2014 posted in  史海沉钩

平等主义者的追求应是消除非自愿的劣势

【内容提要】 “什么的平等”是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不少著名学者都明确地给出了他们认可的平等物,如罗尔斯的“基本益品”、德沃金的“资源”、阿内逊的“幸福机会”。针对这些人的主张,G. A. 科恩从他对平等主义的理解出发,提出了他的旨在“消除非自愿的劣势”的“优势获取平等”的主张。由此出发,他深入分析和批评了德沃金的“资源平等”主张中的三个问题:只对资源缺乏进行补偿而不对幸福缺乏进行补偿,没有把无责任作为正当补偿的必要条件,把个人“希望他不拥有”的那些嗜好视为其有权要求补偿的残障。

【关键词】G. A. 科恩/德沃金/优势获取平等/幸福平等/资源平等/选择/责任

在当代西方政治哲学领域,虽然“平等”的理念已为各个流派普遍接受,①但对于应使人们在什么上平等却存在种种不同的主张。正是由于这一原因,自罗尔斯的《正义论》问世以后,平等主义者之间关于“什么的平等?”的争论②就一直没有停止,而且时至今日仍是政治哲学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在这一争论中,不少著名的学者都明确地给出了自己认可的平等物(equalisandum),如罗尔斯的“基本益品”、德沃金的“资源”、阿内逊的“幸福机会”、阿玛蒂亚·森的“能力”、G. A. 科恩的“优势获取”等。鉴于国内学术界对这一重要学术争论还缺少全面深入的了解,特别是对G. A. 科恩的“优势获取平等”的主张知之甚少,本文将依据G. A. 科恩在其著名的论文——“论平等主义正义的通货”中的相关论述,阐明他的“优势获取平等”主张及其对德沃金的批评。

Read more   10/23/2014 posted in  理论视野

帝国幻象

冷战过后,特别是在欧洲,曾经广泛流传着这样一则神话:经济全球化正在扫除国际间的对立,并将各国带入一个“全球治理”的良性系统,而世界人民将从中享受到自由和繁荣。曾任布莱尔政府外交部欧洲司部长的彼得·海恩甚至在千禧年之际预测道:随着各国政府愈发追求共同合作的“新全球规则”,以解决像艾滋病和“恐怖主义”这样的问题,单边的“外交政策终将消亡”。[1]但列强在乌克兰危机中持续不断的地缘政治角力使这一理论归于破产。

意识形态虽然是虚幻的,却也能导致实际的结果。这方面的一个重要例证便是,欧盟自视为“列强模范”:与众不同地体现了全球化的善,同时又能够免于令美国全球政策声名狼藉的穷兵黩武、仗势欺人。[2]但这种看法一般来讲是不厚道的。正如新保守主义者罗伯特·卡根〔Robert Kagan〕所指出:还是在伊拉克战争之前,欧盟就变得只能专注于外交和贸易等软实力,因为它只能依靠美国的军事硬实力来维护西方自由资本主义在全球的稳固地位。[3]

Read more   10/23/2014 posted in  国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