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窦娥冤》到屌丝的逆袭

作者: 黄铭

“他试图反抗这个操蛋的世界,但仍然承认这个世界操蛋的游戏规则,并按这个规则行事;最后满以为反抗成功了,可世界还是这个操蛋的世界,只不过他在这个世界中的位置变了一下而已”

—————————下面的才是正文——————————-

说到《窦娥冤》,高中学它的时候有那么一道课后题,大致是说——

要说窦娥这个角色不容易,早年间老爹进京赶考了,自己成了童养媳,结果丈夫又不长命,邻家恶少张驴儿又想OOXX她,未果,恼羞成怒,便想毒死她婆婆。结果张驴儿阴差阳错地反把自己老爹毒死了,于是反诬是窦娥下毒,官府又拿窦娥她婆婆要挟她,说我们打你你不招,打你婆婆你还不招?于是窦娥这才招了。

Read more   01/22/2015 posted in  革命文艺

论西方国家工人阶级的现实境况和社会地位

内容提要: 20世纪7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工人阶级仍然是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客观存在,仍然是社会中的绝大多数群体,仍然具有潜在的社会变革主体地位。西方国家工人阶级经历着新一轮的“无产阶级化”:一是被纳入“中产阶级”范围的广大雇佣劳动者,在劳动方式上越来越“去技能化”;二是被纳入“中产阶级”的广大白领雇员“蓝领化”趋势。当然,西方工人阶级的社会变革主体地位也遭遇严峻挑战,特别是工人阶级的阶级认同感、政治行动意识和能力、组织动员程度等发生了很大变化,难以形成明确的阶级认同和阶级意识,难以形成强大的集体组织和行动能力。

——————————————

战后数十年来,关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状况、地位及其变化的讨论与争论一直延续着。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结构与阶级结构的变化以及其他诸种变迁,这样的讨论与争论有时凸显激烈些,有时又平静沉寂些。曾出现过工人阶级“消失”论、“被同化”论、“被替代”论以及工人阶级“中产阶级化”论,也出现过为工人阶级的存在和地位辩护的诸种观点。21世纪初资本主义危机发生后,由于西方社会各领域和各阶层生活状况发生的新变化,诸如“占领运动”及各种社会抗议活动的发生发展,对工人阶级状况和地位的讨论再次复苏起来,比如出现了关于“中产阶级的再无产阶级化”的观点,工人阶级运动呈现“激进化”趋势的观点等。关于西方工人阶级还是不是社会变革主体的讨论也逐渐热烈起来,特别是在左翼理论家的著述中。根据西方国家政治经济形势新变化,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和方法正确分析工人阶级的现实境况和社会地位,成为当前研究西方资本主义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重要课题。

Read more   01/22/2015 posted in  国际观察

左翼理论家们的阿基里斯之踵 ——以对拉克劳思想的剖析为例

内容摘要: 从自发性和自觉性、合法性和非法性、组织状态和非组织状态、革命的条件和无条件的革命这四组关系,批判地考察当代左翼理论家们的代表人物——拉克劳的政治哲学思想,可以清楚地发现:他们追求的所谓“激进的多元民主政治”完全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和策略思想,已嬗变为书斋里的清谈。

作者简介: 俞吾金,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众所周知,法国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阿尔都塞在《阅读〈资本论〉》(1965)一书中提出了“根据症候阅读”(lecture symptomale)的著名的阅读方法。那么,阿尔都塞希望读者关注的“症候”究竟是指什么呢?也就是指文本中的空白、省略、跳跃、盲点、语焉不详或模棱两可的地方。其实,正是这些地方隐藏着批判性地解开文本秘密的钥匙。这种阅读方法确实有令人鼓舞之处。我们注意到,当代左翼理论家们,如拉克劳、齐泽克、巴特勒等,都十分娴熟地运用这种阅读方式去理解并阐释当今时代的各种文本,当然,也包含着对传统文本,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的文本的理解和阐释。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当人们去阅读、理解这些左翼理论家们的著作时,却发现他们专注于文本中明显地被主题化的那些内容,并纠缠在这些内容上①,几乎没有人运用“根据症候阅读”的方法,去揭示他们文本中存在的空白和盲点。本文试图通过对拉克劳这一新左翼领军人物的主要文本的解读,揭示出其文本中的空白和盲点,从而阐明新左翼理论家们是如何陷入迷思的。

Read more   01/16/2015 posted in  理论视野

《走向新社会主义》第五章:战略计划

我们这里所用的战略计划的这个术语带有着某种综合性。在这一章里,我们对计划做了诸多方面的探讨,主要会谈到经济的整体结构,但并不能将这个结构想当然地轻易划归到宏观经济的或详细的生产计划的主题下,这两个问题我们将会在另外的章节里解决。

本章讨论的主题如下:

  1. 产业结构的计划;
  2. 需要考虑的环境因素;
  3. 投资计划以及生产的时间维度;
  4. 有关商品和服务分配模式的计划;
  5. 农业生产计划;
Read more   01/04/2015 posted in  理论视野

少年中国评论2014年好书推荐榜

1.《马克思问我哪里痛》, (韩国)柳东民 著 季成 译,中信出版社2014年5月

作者柳东民富有创见性地运用马克思哲学理论,对日常生活中诸多“异化”现象进行逐一解读,超越政治层面,从爱与人性的角度,清晰而精准地展现了一个富于人情、浪漫的马克思及其核心思想——他已卸下教科书赋予的身份标签,只想面对面地与你聊聊,那些生活中别人不懂的苦痛。

作者很多方面都有犹如闲谈中春风化雨使人习惯于马克思主义视角的魅力。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作者用异化理论和偶然相遇唯物主义探讨爱情。是的,你没有看错,我们谈论的是爱情。

Read more   01/01/2015 posted in  中流击水

玻利瓦尔革命困境中的委内瑞拉共产党和工人阶级

佩德罗·欧塞[1]
“克鲁斯·比列加斯”工人阶级潮流[2]

当前资本主义的制度危机与从根本上反对帝国主义与寡头统治的进步革命运动的发展是相一致的,尤其是在拉丁美洲,它内在的诸多矛盾已引发了不同方向的制度替代设想。

这些政治运动大都对美国主宰该地区的帝国主义野心提出质疑,要求国家主权和更好的的财富分配制度,这也是它们因而值得革命力量支持的地方。除此之外,这些政治运动的共同特点之一就是,社会领导者由一部分激进的小资产阶级和中产阶级的专业人士承担。其中包括所谓新兴的、非垄断的民族资产阶级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他们希望支配经济的发展,以反对跨国垄断资本的全球霸权统治战略。

Read more   12/31/2014 posted in  共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