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避免的战争》展现的印共(毛)真相

电影《无法避免的战争》(Chakravyuh)由普加西哲导演,2012年在印度上映。普加西哲是印度著名的政治片导演,曾8次获得印度国家电影大奖。自1978年涉足电影以来,他以每年或者每两年推出一部新片的速度维持高产状态。他热衷政治,曾数次参加政治选举。他提出的电影理念是:“电影院即权力”。

影片《无法避免的战争》的印地语片名为“Chakravyuh”,“chakra”指车轮,“vakuh”指列兵、布阵。“Chakravyuh”指印度古代吠陀时代的双轮战车引发的战术革新。其中,“瓦哈喻(vakuh)”阵势类似中国古代的一些阵法,诱敌而入再关门并歼之。[1]片名隐喻了印度政府对印度共产党(毛主义)的围剿战争。

Read more   11/27/2015 posted in  革命文艺

访谈|科克肖特:经济物理学和社会主义

保罗·科克肖特(Paul Cockshott)是苏格兰格拉斯哥大学的准教授、计算机专家。他们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数组编译器(array compilers)、经济物理学(econophysics )和可计算性(computability)的物理基础等。他撰写了一系列书籍,其中包括《走向新社会主义》(Towards a New Socialism )和最近的《经典经济物理学》(Classical Econophysics)一书。

本访谈最初发表于“矛盾的精神”(Spirit of Contradiction)网站。
采访者的问题为粗体。

Read more   11/20/2015 posted in  理论视野

地平线上的乌托邦——B村迷思

作者: Snoopy

B村位于河南省A市,是豫南山区的一个典型的山区村。全村面积约20.7平方公里,共有18个村民组,620户,2300人。2011年,平桥区委、区政府将B村列为可持续发展实验村,探索新农村建设。2013年,B村被住建部列入全国第一批12个“美丽宜居村庄示范”名单,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美丽乡村”首批创建试点乡村。

Read more   11/17/2015 posted in  当代中国

骑士之死——个人英雄主义与精英思维的迷失

作者: 格瓦拉的马黛茶

这要从美国著名战争大片《巴顿将军》说起。这部拍摄于1970年的电影,堪称战争片的经典之作,无论布景道具、情节人物,还是演员的个人表现,都十分出色。在以二战为背景,以北非和西线战场为舞台的故事当中,刻画了美国四星上将乔治·巴顿的勇猛、鲁莽、嫉恶如仇、不被世俗理解、性格矛盾而又鲜明的形象。

Read more   11/06/2015 posted in  革命文艺

美国工人阶级的困境

马克斯·韦伯认为,现代资本主义是建立在“[形式上的]自由劳动力之理性的资本主义组织”基础上的。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尽管劳动力在形式上是自由的,但实质上并不自由。由于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大多数人被剥夺了生产资料,他们除了将自己的劳动力出卖给拥有生产资料的人即资本家阶级,没有其他的办法生存下去。资本家付给工人工资,同时占有工人在社会化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剩余”价值。这些剩余价值随后成为资本进一步积累的基础。其后果便是收入和社会财富的两极分化急剧扩大。社会劳动生产力越高,私人资本的财富和权力越大,然而同时工人的相对贫困和经济依赖性也越大。

Read more   11/06/2015 posted in  国际观察

《走向新社会主义》第十二章:公社

12326.1

关于“社区”,有很多官方的伪善言辞在四处流传。我们听到有人谈论“社区护理”、“社区项目”,而与此同时,经济发展正在毁灭社区的一切有机的基础。协作共享的活动是社区存在的基础。我们可以看到,在如今的城市中,大部分区域不是社区而不过是居住区。人们从居住区出发穿过城市去工作,甚至要到别的城市去上班。在生活的地方,人们很少知道邻居是谁;他们的朋友们通常居住在各个不同的区域。工作地和居住地是分离的,认识的同事很可能居住在数英里之外。社区只是对那些就近入学的孩子才存在。对孩子们来说,社区只是通过他们的母亲才体现出来,但是长大后,由同龄人组成的社区就慢慢消失了。

Read more   11/06/2015 posted in  理论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