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毛泽东

作者: 鲁智力深

我生于九零后,未见天明,天已经黑——已经不习惯叫他主席了。当下各种作协、摄影协会、文联的主席出来走穴,梳着难看的大分头,油光满面,面目可憎;就连学生会的主席也是昂着鼻子走路,惯于露出高深莫测的笑容。商会和慈善基金的主席们周旋在官僚和会员之间,左右逢源,倒显得平易近人一些。高中时,从学校出发,穿过一条长街,再走一两公里过一座桥,就到了书店。用现在的话说,书架上大多都是主流意识形态的作品;可敌人反对的,必然是我们都拥护的——陪我逛书店的女朋友固然不爱看书,我也拉她去人迹罕至的书架,在其中就读到了《共产党宣言》和毛选。

Read more   12/25/2013 posted in  中流击水

我们应该如何纪念毛泽东?

  • 在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纪念会上的发言

作者: 黑夜里的牛

又是一年毛诞节。如今,无论毛泽东被极端丑化或者神化,这个日子都有特别的意义。毛前不久刚被基督徒奉为“国父”,新主又高调指示湖南要隆重举办主席纪念活动,果真“三大自信”了。毛派大神们没像之前计划的那样,要么人民大会堂去纪念,要么在心里默默纪念,而是坐飞机赶火车跑到主席的老家吃喝去了。这也算是一种与时俱进吧。很难得,我们今天也座在一起纪念主席诞辰。少许红歌,没有饭局,只是纯粹地表达一下我们对伟人的怀念,顺便聊聊对毛泽东的看法。

Read more   12/24/2013 posted in  中流击水

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

◎特约评论员 邵钟萍

与理论气功师狂妄的历史终结幻想相反,世界正进入一个动荡重组的多事之秋。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激荡风雷激。短短几年间,打着不同招牌的改良与保守、革命和反革命势力在若干国家里已经纷纷唱罢登场。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动荡的时代,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左翼力量却无力抓住机会将危机转化为社会主义革命。究其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准备和组织准备都远远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
就像列宁很早就尖锐指出的那样,当前运动的力量在于群众的觉醒,而它的弱点却在于身为领导者的革命家缺乏自觉性和首创精神。正在逐步从低潮中逐步复苏的共产主义运动,要想由小变大,由弱变强,进而重新获得改变世界的能力,必须走列宁所指出的路线,塑造先锋队的坚强斗争力量。历史要求我们必须用与历史上伟大革命一样的决心和毅力,来鼓舞比过去更广阔和更深刻得多的运动。是否有利于先锋队形成、发展和确立领导地位,是裁决一切行为得失利弊的标准。

广阔的运动需要有更广阔的的视野。变幻莫测的形势中,更需要有适宜长期、中期和近期的工作规划,明确在运动的每个阶段的奋斗目标和历史任务。根据历史的需要制订适宜的政策和策略。

狭小的工作规模不能形成足以让反动势力恐惧的力量。已经基本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同志,不应再仅仅将视线集中于网络上茶杯里的风暴,应该走出斗室,与大地亲近,面向积极分子进行宣传、说服工作,积极用适宜的方式利用公众媒体扩大影响。利用一切现阶段可资利用的公开平台,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通过默默无闻却卓有成效的基层工作,赢得群众的信任、赞赏,获得持久可靠的底层动员能力。在实际发展磨合中,区分不同层次的对象,使用恰到好处的工作手法,锻炼壮大核心骨干,教育接受左翼影响的群众,调动一切积极的社会力量为实现每一阶段的革命目标而服务。

长期持续的冷板凳奋斗,需要先进分子坚定的革命信仰作为支持。坚定的信仰不会来源于自我催眠的创制,而应该来源于对现实斗争进行分析提炼的理论前瞻性。从现实需要出发,深入、系统、全面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理论,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理论普及,并积极将新的斗争经验上升为理论。每一个事物内部不但包含了矛盾的特殊性,而且包含了矛盾的普遍性,普遍性即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分散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队伍里的先进分子,积极总结自己的实际经验,将为形成富于时代精神的服务于新斗争形势的理论形态做出必要准备。

复杂而繁重的任务,需要先进分子加倍的自觉性和持续性。不论遇到什么样的冷遇和误解,都愿意不畏艰险挑起担子的螺丝钉,不会被历史所埋没。子规半夜仍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时代的车轮终归会在宏大的运动推动下转动,每一个为之奉献的人都是无比幸福的。

少年中国评论文萃(第三期)电子版 下载地址:https://review.youngchina.org/docs/3.pdf

5652

12/23/2013 posted in  公告帮助

我心中的毛主席

作者: 懒羊羊

作为90后的一代人,我对于毛泽东这个名字的感情是很复杂的。我从未见过毛主席,却在电视剧、画报上见到他,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口中听到他,更是在国内国外的书中看到他的名字。而他的形象是那样丰富而多变,在不同年岁的我的心中,他的形象也是不同的。

小时候,跟着爷爷看《长征》,依稀记得一个大高个儿,披着大衣,手拄木棍,立于众人之前;时而步伐坚定向前,时而持烟凝神前望。爷爷总是满含深情地说,这是毛主席,他为了劳苦大众打天下,他打跑了日本人,打跑了。而奶奶虽同看,却也常常哼着东方红的曲调“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嗨呦他是人民大救星……”那个毛爷爷的形象,便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Read more   12/22/2013 posted in  中流击水 青年之声

《走向新社会主义》导言

译者按: 经典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基础上的计划经济。但苏联解体之后,越来越多人开始怀疑这一点。反对计划经济的人认为没有必要把计划和社会主义绑在一起了,而坚持计划经济的人却也找不到失败的原因。“市场社会主义”越来越流行。英语世界的两位马克思主义学者保罗•科克肖特和阿林•科特尔对这一潮流表示异议。苏东巨变后不久的1993年,他们合著的《走向新的社会主义》一书出版(实际写于戈尔巴乔夫时期),深刻地批判了各种左翼中流行的错误经济思想,详细地建构了一套基于民主高效的后苏联计划经济系统,在社会主义运动的最低潮期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本书中的计划经济思想尤其契合中国左翼中的讨论。征得作者同意,本站试译出该书导言,供感兴趣的同志参考。文中的错误之处,请读者朋友指正。译者后续还会陆续翻译该书全部章节,敬请关注。

Read more   12/19/2013 posted in  理论视野

俄罗斯共产主义工人党第一书记秋利金的发言 | 第19次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

俄罗斯共产主义工人党第一书记秋利金的发言
第19次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2017年11月·圣彼得堡

亲爱的同志们,我向会议的全体参加者问好!

27年前的1990年4月,我在苏联共产党列宁格勒组织的会议上做了发言。当时的会议是在讨论苏共二十七大的候选人名单。正是在那时,市场导向的支持者和正统的共产主义者发生了分裂。今天在俄罗斯联邦,这一分裂仍然存在。它表现为现存的两个党——俄罗斯联邦共产党和俄罗斯共产主义工人党之间的斗争。

Read more   12/14/2013 posted in  共运信息